第一百零二章 老子专拍幺蛾子-《极品皇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乘现在朱常浩羽翼未满,赶紧将此人扼杀在萌芽状态,就是这两人现在最大的动力。

    崇祯朱由检其实现在对于朱常浩还是有一种忌惮,他也很想将朱常浩给侵吞了,不过想到,前些日子,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刘鸿训说,“大明现在北地五省,甘肃,陕西,山西,河南,宁夏,基本上夏收绝收了,请皇上立即调粮,分五波钦差,到这五省督促赈灾,不然,闹成民变,那大明就是真正地内外交困。”

    刘鸿训说完这话,就被温体仁说成妖言惑众,惊骇天子,崇祯也很生气,“大明都在朕的掌握之下,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?”

    既然皇帝都发话了,刘鸿训只好闭嘴不言。

    但在崇祯的心里,一直都记着刘鸿训所说的这灾荒之事,后来联想到瑞王说过,要组建一支船队,把粤西以南的大米给运到中原关中大地上,来解决缺粮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,大明缺粮的事情,崇祯在潜意识里面,已经划拨给了朱常浩。

    “现在你温体仁和周延儒说要查朱常浩,那不就断了朕的“粮食大计”了吗?其实朕也很想将我那五皇叔给贬为庶人,或者给诳到京师,囚禁起来,可惜,天意弄人,没有粮食,就是他这个皇帝都难做啊!”崇祯无奈地想到。

    “两位爱卿,朕相信五皇叔是不会有不臣之心的,切勿多言。”

    瑞王在朝堂之上,遭遇到温体仁和周延儒的谗言之后,这个消息很快就被骆养性传到了汉中。

    朱常浩看到这个消息之后,微微一笑,接着他就将刘正叫来,说道,“老刘,你看看,有人在攻吁本王啊,怎么办才好啊?”说着就将这份消息递给了刘正。

    刘正接过去一看,心里大骂道,“娘的,原来就是这温体仁和周延儒这两人啊!”

    对于周延儒,刘正的谍报系统里面,有这厮的资料,说“周延儒在万历四十年(1613年),乡试中举。

    万历四十一年(1614年)三月,会试高中第一,获会元。一月后参加殿试,又一举夺得一甲第一名,成为状元,时年二十一岁。连中二元,少年得志,走马京城,威风八面。周延儒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。

    天启年间,周延儒迁右中允,掌管司经局。司经局是个管理经籍的机构。不久,周延儒又升为掌理太子东宫事务的詹事府的副长官--少詹事。明成祖时迁都北京,南京作为陪都,设有与北京相同的衙门,也有翰林院。周延儒升为少詹事后,便以少詹事的官衔出掌南京翰林院。

    天启七年(公元1627年)八月,年仅二十三岁的明熹宗驾崩,朱由检继位,年号“崇祯”。

    年方十七岁的皇帝决心有所作为,重整江山。要实现这个美好的理想,必须有一批得力的官员来辅佐。于是崇祯帝物色人才,一旦发现合适的人选,便破格提拔重用。

    由于周延儒是万历四十一年(1614年)的状元,格外受崇祯帝的瞩目。于是,去年冬,皇上便召周延儒回北京,授以礼部右侍郎的官位。现在,周延儒还只有三十五岁,却已经当官十四年了。”

    就这短短的一点介绍,刘正觉得,这周延儒也不是易于之辈啊,赶紧对朱常浩说道,“王爷,小的觉得,这温体仁这样的人,就是一个毒蛇,现在估计已经在盯着王爷的一举一动,说不定在某个时候,就会突然蹦出来,狠狠地咬王爷一口,希望王爷早作打算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