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九章 阻力-《重行官途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般书记碰头会讨论过的议题,上常委会是不会遇到什么阻力的。但是直接上常委会那可就不一样了,谭良富能完全控制的也就只有四票而已,他是没有十分把握掌控常委会的。所以一般谭良富先开书记碰头会,然后再上常委会,这也是赵华在任秘书时的提议。

    “不过是一个乡镇上的砖瓦厂,长贵同志怎么会把他上升到重大问题呢。”谭良富尽可能的想压低这件事情的政治高度,把他归并到经济工作问题上来。

    吴长贵当然知道谭良富是尽量在平淡改制是对体制问题的冲击:“这是关乎社会体制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吴县长,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了,一个砖瓦厂怎么能涉及到社会体制呢,即使是改制,它还是在党的领导之下,只不过是地方上的人,为了寻求企业的发展一种新的尝试嘛。我们的改革不正是摸着石头过河嘛,如果成功也是对我们建设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,不行推倒再来嘛。”

    谭良富有点愤怒了,只不过是大成乡的一个砖瓦厂改革,吴长贵就这么大的反应,那全县要是进行试点的话,他吴长贵不是要跳上天的反对嘛。企业改革要是没有政府方面的支持,工作还是很难做的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一个砖瓦厂的事情,这反应的是一级党委思想认识的问题。我们县委县政府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,其他的乡镇也会纷纷效仿,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。市里乃至于省里都会认为我们魏县县委是有资产阶级的倾向的。”

    在吴长贵这种顽固派的思想里,进行股份制改革那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,不是政治斗争那么简单,而是关于党性,社会制度的根本性问题,是不容商量的。

    二位一把手的争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,卢德成原来其实也是一个典型的顽固派,他是从那个大混乱时代走出来的干部,曾经是乡镇革委会的主任。

    但是从女儿到改革的最前沿阵地g省上大学之后,每次回来父女二个都吵的不可开交,卢德成也渐渐开始研究女儿从g省带来的各种讯息,他开始慢慢的接受了许多改革的东西,父女二人从争吵变成了他向女儿请教。

    “其实股份制也不是大成乡首创的,早在84年,京城的天桥百货有限公司就已经成立了。也没听说关于社会制度的问题存在啊!在东部沿海城市,各种责任有限公司,股份有限公司早已经深入人心了,在上海也有销售股票的专门柜台。早在前年,国家已经在试点股份制改革了,我认为大成乡是在为全县做出了一个试点和摸索的过程,甚至我大胆的提议,要是大成乡的改制工作能切切实实的改变企业的经营状况,我认为可以在全县进行试点。”卢德成打破了二虎相争的局面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