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四四章 下雨天,留客天,留我?不留!-《水浒求生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些明里暗里的东西,在众位节度使心中,可谓轻易难以动摇。打个简单的比方。对于这些绝对可以归于大宋既得利益者阶层的节度使们来说,人家已经是具有全国垄断性大公司董事会的小股东了。你一个新出头的小企业企图颠覆人家的生意,哪怕再有潜力。描绘出天大的前景,向这些现有股东们递上聘书的时候,人家眼皮也不会眨一下。

    人,总会慢慢变得现实起来。义气或许是从前行走江湖时的最高道德标准,但现在位置变了,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跟着变了。放弃现有的待遇、荣耀,一切的一切,再来顶着掉脑袋的风险重新创业,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甚么?

    所以说,他们甚至宁可失去实权职务,保住离休致仕后的待遇,也比跳将出来,跟老东家撕破脸皮对着干要强。对于这一点,能看明白的人不少。就是一直想拉拢利用前政府军官给山寨掺沙子的宋江,面对被俘的节度使们,也没摆出假骂头领,纳头便拜的那一套,甚至压根没提招降的事,这和他见关胜心喜、见张清心喜、见董平心喜的反应大相径庭。根源所在,就是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,他搞不定这些洞庭湖上的老麻雀。

    王伦当然和宋江不是一类人,但客观存在的难题,他一样也要面对。在没有取得大势所向的绝对优势前,想要这些人归心是很难的,甚至王伦还想得更为深远一些,那就是高俅伏诛之后,他们迫不得已留了下来,自己该怎么安排他们好。

    这种思索可以从徐京的安排上找到一丝蛛丝马迹。

    对于徐京这位有能力独领一支队伍的老将,王伦经过慎重思考,终究还是没有把他安排到一线。为什么?人家当初官位显赫,手下将星闪烁,随便抓一个都是都统制级别的人物。如今上了梁山,是下去做正将还是做副将?联想到他未来和一排小字辈称兄道弟的日子,就是不憋屈,难免也别扭。

    既然跟野战营其他头领并列并不妥当,那么临战之时,任个方面军总指挥总绰绰有余罢?答案还是否定的。

    作为节度使,徐京倒是不缺资历,唯独缺乏威望。这个威望可不是指从前在朝廷里混得有多风光,名字背后的职务有多长,在梁山上这些很可能顶不上用场。君不见就是朱武这样被王伦力推的人物,李逵、呼延庆说绑就绑了,虽有一个好的初衷在前面挡着,但你叫他绑闻焕章、萧嘉穗试试?归根结底还是其威信不足所致。虽然平时没事时大家都是说说笑笑,一团和气,可一旦真正干起事来,领导者若是折服不了这些草莽英雄,注定是寸步难行的。

    所以梁山和十节度之间不光是立场天然对立的问题,就是暂且抛开前者,也还存在一个匹配度太低的难题。毕竟就连心甘情愿上山落草的徐京尚且安排得如此费神,遑论其他的节度使们?虽然杨修的“鸡肋说”很伤人,但有的时候,事情还往往真就是这样。对于王伦来说,既然左也为难,右也不易,那么只能说明处理这个问题的时机并不成熟,所以他的心情,并不似别人眼中那般急切。有这几位上山做教员最好,如果无缘,梁山也不至于就会停摆。这世上从来就没有离了谁就不转的道理。

    “王首领,听闻此间百姓都传你是个信人,我们几个老家伙也都是信之不疑,既然如此,还请王首领兑现承诺……”

    梅展怕几个心急的家伙说错话,逼得王伦恼羞成怒,继而不认账了,毕竟敢落草为寇的主儿,都有股子反纲常的狠劲,是以他好言好语的把王伦往信人堆里拉。

    王伦从思绪中解脱出来,有力的将手一挥,给了小心翼翼的梅展一句痛快话,既然强扭的瓜不甜,还不如做人留一线,将来好相见。

    “既然天意要留高俅这厮一条性命,我王伦又何必强留诸位?焦挺,选几匹好马,礼送几位节度使出境!”
    第(2/3)页